作者/林煜軒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在全球疫情中,台灣除了政策超前部署,民眾的健康習慣有比國外好嗎?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研究團隊,利用Google趨勢的大數據證實:台灣的防疫政策確實提升了民眾的健康識能,顯著提升台灣民眾洗手的健康意識。而且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是疫情大爆發時領先世界各國,卻不易察覺的保護因子,應該要繼續保持。

這份研究也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提出實證依據──除了有正確的防疫政策,民眾繼續保持勤洗手的健康識能,對防疫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利用全世界Google用戶留下的數位足跡?

我的方式是用Google,但不是像許多學者設計Google問卷,在網路上拜託大家填寫;因為這樣的研究可能要好幾個月才能完成──問卷還要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如果想做跨國研究,還要把問卷做雙向翻譯、信效度檢驗。特別是想做疫情相關的研究,這種方法可能沒辦法快速、即時的回答我們想要知道的問題。

我的方法也是打開Google,但是用Google趨勢,用全世界Google用戶自動留下的數位足跡,直接展開調查。

用Google趨勢的方法雖然比設計問卷簡單很多,但仍然有個跨國研究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把21個國家每個語言的「洗手」都找出來嗎?而且要怎麼確定世界各國搜尋「洗手」或是「口罩」這些關鍵字?

我們的研究團隊確實是把每個語言找出來,除了要考量語言的精準性,還有那個國家人民搜尋的習慣。這其實花了我們不少時間,也建立了一套流程:

1. 我們分別用中文、英文在google translate翻成那個國家對應的文字,然後再翻譯回來確認;例如想要查法文的洗手,用「洗手」翻譯法文對到的是「Se laver les mains」,把「Se laver les mains」法文翻成中文,也會對到「洗手」,就算過了第一關。

2.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用英文做一次當做再次確認(double check):用英文「wash hands」翻譯成法文會是「laver les mains」,同樣把法文翻譯回英文(back-translation),確認會回到「wash hands」。但我們發現英文「wash hands」對應到的是「laver les mains」,和中文「洗手」對到的「Se laver les mains」有點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會在Google趨勢中比較,「laver les mains」的搜尋量多一些,所以就採用這個詞作為代表。

3. 在一些多語言國家,例如新加坡、瑞士,我們還是用同樣的方法,但原則上只選最常用的一種語言。例如新加坡實際搜尋比較多的是英文而非中文,而且還滿特別的新加坡是「wash hand」不是「wash hands」。在瑞士的洗手搜尋量比較高的是德語「hände waschen」,而搜尋口罩時則比較多的是英文「mask」。

4. 最後我們會參考google趨勢的「相關搜尋」關鍵字,來確認翻譯的「洗手」或「口罩」是不是真的對應到該國家的搜尋需求。像是有的國家,洗手會對應到一些「手工洗車」這樣的情況,就選擇第二順位。這步驟的確認也滿繁瑣的,特別是伊朗的波斯文دست شستن ,我只知道波斯文是從右到左寫,和其他語言可以從左到右不一樣,在表格排版時有特別注意到這個細節。光是這樣看就頭昏眼花,實在很難想像如果用傳統的方法會多曠日費時。

台灣、香港、泰國搜尋「洗手」較多

在這次的研究中,我們比較全世界21個中國以外的國家,在2月19日疫情快速爆發之前,在Google「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週該國確診「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病例數的時序關聯。並且發現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伊朗、義大利、韓國「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

中國當局在1月20日宣布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的疫情以來,全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防疫的重要性,世界各國在Google「口罩」的搜尋量也爆增。此時也有許多國家,在Google「洗手」的搜尋量也出現增加。

接著我們試著進一步量化1月19日到2月19日之間,全世界21個國家Google「洗手」、「口罩」搜尋量超過基準值的天數。以台灣為例,這段30天的時間裡,搜尋「洗手」超過基準值25以上的天數,佔了三分之二(22天);超過基準值50以上,也佔了一半(15天)。這在全世界的各個國家中,是非常高的比例。

同樣搜尋洗手量比例增加的尚有泰國、香港;而搜尋比例較低的則有法國、伊朗、義大利。

進一步研究各國在1月19日到2月19日之間(註),搜尋「洗手」與「口罩」能否預測之後三週(2月20日到3月10日間)該國疫情爆發的速度。​​

註釋:選取這兩段時間點的原因,是因為1月19日到2月19日這段時間,各國大概都知道有武漢肺炎疫情(1月19日中國官方宣布),而且中國以外的國家都還沒有大爆發(各國確診人數都少於100例;2月20日韓國、義大利、伊朗才開始暴增)。這段時間可以檢視一個國家民眾的對洗手等健康識能的重視,以及對疫情的警覺性。

統計分析指出全世界21個中國以外的國家,在2月19日疫情快速爆發之前「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週確診病例數呈顯著的反比(相關係數=0.70,P值<0.001)。即使調整「洗手搜尋量增加」定義的參數,依然呈現顯著的負相關(相關係數= -0.46~ -0.70);但搜尋「口罩」則與疫情爆發的速度沒有顯著相關。

會在Google搜尋洗手,不僅代表民眾接收到政府防疫傳達勤洗手的衛教,而且還代表民眾想主動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歸納世界各國在搜尋洗手的Google趨勢顯示:搜尋洗手的人也會搜尋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冠狀病毒等健康知識。而從台灣水利署的資料也證實,今(2020)年3月平均日用水量為1143萬噸,相較去年3月的1113萬噸,用水需求增加30萬噸。

能夠有足夠的水資源勤洗手,也必須感謝水利署的評估與控管。據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3月整體用水增加,水利署透過區域調度、總量管制、平常減壓供水、加強灌溉管理等措施調節,防疫用水「沒問題」。各主要水庫目前仍有安全存量,只要沒有發生極端狀況,評估上半年用水應可無虞。水利署長也請民眾安心繼續勤洗手。

勤洗手這項在台灣民眾聽來稀鬆平常的習慣,並非在全世界也同樣普及。2014年一項系統性回顧全世界洗手習慣的調查指出,全球只有19%的人口會在接觸過痰、大小便等分泌物後有洗手的習慣,沒有洗手的習慣則大幅增加了接觸感染的風險。反之台灣不僅大部分民眾有洗手的習慣,在防疫期間更加積極主動貫徹勤洗手的意識,也是應該要繼續維持的防疫保護因子。

更多資訊:懶人包連結

參考資料

Lin YH (林煜軒), Liu CH (劉峻豪), Chiu YC (邱于峻). Google searches for the keywords of “wash hands” predict the speed of national spread of COVID-19 outbreak among 21 countrie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in press)

本文同時刊載於《關鍵評論網》2020年4月19日


媒體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