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3C產品上網,玩社群軟體、看影片、打電動等行為已是現代人的日常;對於還在求學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來說,耗費在這些行為的時間若未加節制,往往成為家長的焦慮來源,擔心孩子身心健康出問題、學習能力下降、人際互動減少等。尤其當孩子成天手機不離身,一有空檔就滑手機上網,更擔心孩子是否已經「成癮」了。
一般來說,網路成癮泛指過度使用網路或電腦,且難以自我控制,導致學業、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家庭互動、工作表現上受到的負面影響。
不過,目前僅有「網路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正式列為精神疾病,在《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中,其診斷準則包括:「玩遊戲的時間已經失控」、「生活以電玩為優先,忽略其他興趣和日常活動」、「對生活、人際關係等造成負面影響,仍持續增加打電玩時間」,其行為有足夠嚴重性,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重大損害,且持續12個月以上。
不建議急著以疾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上網行為,或隨意貼上網路成癮的標籤。不過因為過度使用手機或上網導致的親子衝突確實在許多家庭天天上演,讓家庭關係陷入緊張。家長又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