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20% 的精神科診所有提供「自律神經功能檢測」,這項僅次於心理治療的自費項目,是反映文化共鳴的一項重要特色。

我們刊登在《心身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的一項調查,探討台灣精神科基層診所網頁上的公開資料,統計幾種非常普遍的自費檢查與治療項目:

1. 最多的是自費心理治療,全台灣精神科診所中,約有51.8%的診所提供
2. 其次則是約20%提供以心率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的「自律神經檢測」
3. 緊接著的則是經顱磁刺激(rTMS),約10.5%的診所有這項自費服務

為什麼台灣有20%的精神科診所,有「自律神經功能檢測」呢?
在這項調查中發現在台灣精神科基層診所網頁的公開資訊中,有六成以上(64.6%)的診所有提到專門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這或許是「自律神經檢測」能夠普及的重要原因。

從另個角度來說,國際上對於 HRV 的檢測比較有共識的是作為生理回饋(biofeedback),然而在台灣所有提供「自律神經功能檢測」的診所中,僅有約三分之一(33.8%)提到HRV有作為生理回饋的用途。

也就是說,在台灣精神科診所的HRV檢測,最重要的目的是作為「自律神經失調」的佐證。

對於上述各種自費治療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的宣稱與檢測用途,並未呈現城鄉差距,可見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與檢測,是深植台灣文化的醫學概念。這或許與標準5分鐘HRV的頻譜分析中,可以量化交感、副交感神經,並且對應到傳統文化「陰—陽」的概念。

HRV檢測成為台灣精神科診所一項重要的自費項目,如同這篇論文的標題「文化共鳴與醫療實務」(cultural resonance and medical practice)是值得探討的特色。

📖 論文原文: Lin, Y.-H., & Chen, T.-Y(贏在好眠|睡眠專科 陳田育醫師). (2024). Cultural resonance and medical practic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test in Taiwanese psychiatry clinics.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84, 111860. Published online July 17, 2024.
Categories: 未分類